2023年,一道名为“沙葱牛肉”的菜品出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晚宴菜单上。从西北边陲的沙漠腹地到国宴菜单,甘肃民勤沙葱是怎么做到的?
叶长炼,甘肃民勤人,他是新农人的典型代表,有着多重身份:沙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沙葱产销大户、“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甘肃省劳动模范”“武威市优秀人才”这些,都与沙葱有关。
沙葱本是一种长在沙漠里的植物,形似韭菜,口感清脆多汁,又有几分葱的辛辣,一般夏秋两季才能见到。
说干就干,叶长炼四处搜寻沙葱种植经验,拜访请教农业专家,了解反季节沙生植物种植情况。他尝试进行沙葱种子繁育,在自己的地里搞实验,摸索掌握温室生产反季节沙葱的核心技术。
创业路上,难的永远不是开始,而是坚持,从自己种植试验棚,三年追寻路,反反复复试验最终,通过冷刺激的方法破解了沙葱冬季休眠的难题,完成了野生沙葱的人工培育,种出民勤历史上第一棚“家养”沙葱。
“我想带头把沙葱种植成功,让更多农民把闲置的沙地利用好。将来打造一个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带动周围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叶长炼说。
在叶长炼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学会了沙葱种植技术,沙葱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但叶长炼并没有满足。2009年,在他的牵头组织下,一个专业生产日光温室沙葱的合作社民勤县长炼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叶长炼建立了全县第一家集沙葱示范种植、农民科技培训、沙葱贮藏销售为一体的农民培训基地,并将培训基地用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践的课堂。
沙葱耐旱、抗寒,适宜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成长,而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民勤沙葱种植产业。
“沙葱播种一次,可连续采收10年,大田亩均产量3000公斤、产值1万元以上。大田栽培用水量240方/亩,单方水效益50元,可采收24茬;温室亩均产量5000公斤、产值10万元以上。温室栽培用水量280方/亩,单方水效益375元,可采收46茬,实现了万元田十万元棚的目标。”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袁盛年说。
沙葱不仅种植成本小、用水总量少、产出效益好、营养价值高,还具有防风固沙和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保护功能。
“它们成活率更高,能大面积种植推广,而培育沙葱产业,不仅可以帮助民勤县调整沙区产业结构,发展节水生态产业,还可以恢复生态环境。”袁盛年说。
沙葱原本不过是区域性食材,仅为一方人所熟知。如今,随着生鲜冷链技术日益完善以及新零售多渠道发展,沙葱成功“突围”,打破了美食爱好者的信息壁垒,从乡村迅速跳跃到全国人民的餐桌上,刷新了消费者的认知,让更多人得以尝鲜。
“对沙葱进行二次开发,打造成为适合直播销售、物流配送的网红产品。”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说。
“我们只要生长20天,长度在20公分至25公分的沙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同时保留沙葱的清香和鲜嫩口感。”民勤奥翔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甄世龙表示,合作社销售的沙葱都经过人工精心挑选,通过精细的锁鲜运输,最大程度保留了沙葱的鲜美,即使远在2000公里外的深圳,也能吃出戈壁滩的原汁原味。
民勤县围绕创品牌、延链条、拓市场,注册了“漠上花”沙葱商标,培育了富民源、长炼、奥翔等13个沙葱专业合作社,通过“基地+农户+合作社”模式,发展“温室+露地”沙葱种植模式,实现了沙葱的四季生产,沙葱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不断转变。
如今,沙葱产业已扩大到民勤县14个乡镇、5000余农户,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销售量3.3万吨,年产值超过2亿元,民勤沙葱产业园也发展成为西北五省最大的沙葱人工繁育供销基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