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走亲访友的礼品中总能见到个大鲜红的草莓,“东港草莓”成为了冬季的一个十分显眼的IP。
在“丹东草莓”火起来之前,也许没有人知道东港这个地方,随着草莓产业的发展,很多人把“东港”作为了正宗丹东草莓的一张标签。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多次强调品牌的底层逻辑是文化与科技,发展“土特产”要注重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在优质品种的基础上善用技术手段不断改良农产品的品质、风味、存放度等指标,给“土特产”换上“新衣服”,巧借互联网融合进年轻人喜欢的场景,农产品区域品牌才能摆脱以往低价且滞销的处境,成为受追捧的“时尚单品”。
丹东市是辽宁省地级市,原称安东,位于辽宁的东南部,与朝鲜的新义州相隔鸭绿江,与大连市相邻,同时也与本溪接壤。东港市是丹东市的下辖市,属温带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水量充沛,恰到好处的昼夜温差,以及优质水源、空气赋予了东港草莓极佳的生长环境,微酸性棕壤土和半湿润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草莓生长发育、繁殖和花芽分化,产出的草莓果香味美、沁人心脾。
东港草莓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是我国最早引进和延续发展的草莓产地。1920年代初,俄罗斯人将大果凤梨草莓带到我国黑龙江种植,丹东的东港和振安、上海等地也开始种植欧美和日本品种的草莓。但解放前草莓都是水果中的奢侈品,种植仅限大中城市近郊,没有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从零星种植,到小规模、家庭式的生产,再到大规模、基地式的产业化运营,小草莓被勤劳的东港人做成了发家致富的大产业。早在2006年,东港便被农业部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90年代的东港最初以家庭式的生产方式种植草莓,随着1991年东港市草莓研究所的建立,在种苗生产、种植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东港成为国内率先引入章姬和红颜草莓的地区,并逐渐成长为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名副其实的“中国草莓第一县”。1999年引进的日本草莓品种中着重选择培育“森研99号”,后来的“丹东久久”草莓也是来源于这个品种名。
很多人有疑问,东港草莓和丹东草莓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按照东港市草莓协会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东港草莓团体标准,“东港草莓”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种仅指红颜草莓。而“丹东草莓”地理标志产品可以包括丹东种植的几种代表性草莓品种,其中温室种植的品种是以红颜草莓为主,搭配章姬、甜查理等。尽管品种不同,但品质同样优秀。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让引进的优质品种生根发芽,经过代代优选,东港草莓逐渐成为了优质草莓的代名词,不仅带动了当地的产业振兴,也给全国的消费者带去了甜蜜的享受。
从名不见经传到满满的荣誉加身,从小家小户种植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当家果”,东港是如何做到的呢?
品质是第一。东港是中国第一批冬季草莓产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让东港产出的草莓香甜可口,果肉饱满不空虚,良好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其次有赖于标准生态的种植模式,东港市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优质草莓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辽宁省首批命名的“一县一业”(草莓)示范县,“无公害”是东港草莓的最低标准。
近年来,随着草莓产业的发展,丹东东港市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草莓产业科技服务支撑体系。2013年,东港打造了立足辽宁、全国独家,集草莓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种苗生产及草莓保鲜包装技术研发为一体的辽宁草莓科技研究院。为培育种苗,东港建立了三级育苗体系,完善科研设施设备,提升科研档次。在健全的技术体系支持下,年生产优质脱毒原种苗可达10万株,经过扩繁可以满足上万亩设施生产用苗。
同时,建立占地近10亩的草莓种质资源圃,收集国内外近170个草莓品种资源。实施全程智能化管理,为品种选育、技术研发等提供基础支撑。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东港成立了草莓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站定期会有7位国内外的院士专家,前来开展草莓科研与技术指导工作。成立辽宁草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旨在加强技术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一面加强自身技术的研发,一面与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交流合作,这让东港在种苗生产、草莓种植管理技术方面领先全国。经过精细化管理,东港草莓的产量比传统种植增加50%以上。
东港草莓的美味离不开背后细致入微的科技支持。人们买草莓总会问一句“甜不甜?”,商家是不可能准确回答的,但是科技可以。东港草莓通过专业的检测仪器来分辨草莓的含糖量,保证卖给顾客的每一颗草莓都是甜的。还有人不喜欢草莓的“白”,放心,东港草莓在第一轮筛选时就将这些“不标志”的草莓淘汰了,然后再根据草莓的克重、大小、规格、糖度、品质进行第二轮的筛选。最后还有一轮人工筛选,给脆弱易挤坏的草莓套上泡沫网套,包装后就可以送到顾客的餐桌上了。
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技术优势,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种植草莓。目前东港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草莓占地面积20.1万亩、总产量31.6万吨、鲜果产值达63.2亿元。东港全市草莓从业人数近10万户。农民人均草莓收入11538元,占总收入60%以上。东港草莓连续多年被评估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和最具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3年的品牌价值已高达77.5亿元。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曾经指出,农产品品牌化不等同于产业化,只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实现农产品品牌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东港草莓作为特色地标农产品,用科技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双重赋能,让区域品牌真正做到了联农带农、富民强市。
除了好吃,因为东港草莓的外观鲜艳饱满,似乎还是很多年轻人追求“氛围感”的必备品,成为了像车厘子一样的“网红”水果。
这得益于东港草莓的品牌传播顺应了互联网的潮流。电商销售约占东港草莓鲜果销售总量的70%,织密电商配套连接网络,激发线上线下营销潜能,是东港草莓火爆的重要推动力。目前,东港市注册电商企业、个体户数6600余户,各类电商网店1.5万多家。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上,东港草莓经常位列小浆果热度第一名,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东港草莓”相关账号粉丝数量以百万计。
近年来,东港草莓已经从鲜果的初级加工向产品的深度研发方向发展,相继研发出草莓酒、草莓干、草莓果脯、草莓蛋糕、冰点草莓、草莓酱等衍生品。同时“丹东草莓”与各大新茶饮、甜品品牌联名,推出各种有创意、高颜值的休闲食品。安慕希的丹东草莓健康酸奶、七分甜、真茶屋等纷纷推出联名草莓饮品,“有颜有甜”的东港草莓让年轻消费者爱不释手。
除了连续举办四届“网络草莓文化节”,全面塑造“东港网络草莓文化节”节庆品牌形象,东港还在现代化草莓大棚的基础上打造了草莓博物馆。草莓博物馆占地99亩,包括科普展示馆、科技博览馆和产业体验馆,集品种选育、立体栽培、展览、示范、培训、采摘、高端种植技术推广等功能于一体。既可以了解到草莓的自然知识,还能现场体验草莓的味道,“草莓一生”的脉络变得清晰起来。草莓博物馆讲述着草莓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草莓文化,增加了东港草莓品牌的文化厚重感。
东港市的草莓产业思路规划长远,且脚踏实地。通过整合资源全力打造集科研、生产、加工、商贸为一体的新的草莓综合体,三产融合成为闭环。从鲜食草莓到加工食品、新茶饮,丹东草莓和东港草莓深入年轻人的社交圈子,延伸出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为品牌的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东港市以实施精品品牌培育计划为主线,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价值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构建彰显地域特色、凝结企业、体现乡土气息的“1+N”品牌体系,打造托起农民“莓好生活”的富民产业,探索出一条具有东港特色的“电商拓市场、精品提价值”的品牌富市新路径。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总结,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本质是构建全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圈”。东港草莓从一产走向三产融合,将科技与文化凝结为一股核心力量,把农产品变成了时尚的商品,是发展品牌农业的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