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掌菌试种成功了!这是邬高兰用了一年时间精心培育的菌菇新品种,一想到遍地开满“蘑菇花”的场景,别提有多高兴。
“一背篓竹笋背到街上,贵的能卖1块钱一斤,便宜的5角钱一斤……”2011年,邬高兰随丈夫来到叙永老家水尾,看到这里的竹产业经济效益并不高,她就想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是不是可以留下来做点什么,改变这方并不富裕的土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邬高兰在泸州结识了农业大学菌菇方面的教授同乡,谈起林下菌种植,还没有成为师徒的两人一拍即合。刚开始,由于缺乏技术、选种不良、没有经验,邬高兰一年就亏掉投入的300万元,立志要大干一番的她遭到重创,于是,邬高兰通过认识的大学老师到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去“取经”,在参加培训学习的同时,邬高兰建起了一间自己的化验室。
看到大学实验室里一根试管可以分离出很多的菌株,邬高兰觉得蘑菇这个物种太神奇了,学习起来很有意思。
口罩、手套、帽子、白大褂,邬高兰整天整夜地呆在自己的化验室里,观察菌丝、选育菌种、培养菌株,做起实验来吃饭都会忘记,“看到显微镜下的菌株就有动力,干到凌晨三四点,甚至天亮都不知不觉……。”...
“处理不了,治不了,拿它没有办法……”2015年,邬高兰培育的菌株出现了长白霉的问题,找不到原因,无论用什么办法也不能去除。邬高兰问自己“真的就这样了?干不下去了?”“不,不行!”没有气馁的邬高兰偏不信邪,换着配方挨个实验,用了几十个配方,终于无意中把白霉处理了。那一刻,邬高兰高兴得不行,仿佛在至暗时刻出现了一道亮光,她赶快拿笔记下来。从那以后,邬高兰又雄起了,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和农业大学里的专业学生相比,只有初中学历的邬高兰总觉得自己学的知识不多,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心里难免感到有压力。“需要成分,需要分辨,不需要文化”,老师一次次的鼓励让她深受启发。
“人生不留遗憾,能留在世上的东西就一定要留在世上”老师教给邬高兰培育菌种的技术,也教她做人的道理,邬高兰把老师的线年,邬高兰成立叙永县稼秸土特产有限公司和叙永县邬高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村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广竹下菌规模化种植,形成专合社提供菌种、技术、产品回收、统一包装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
“每当成功分离出新的菌株,就想尽快地分享给群众,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不断地培育、种植林下菌,邬高兰也找到人生的真谛,“人生很短暂,当你能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别人;造福人类,给自己积德,给儿孙积福”。
2019年,邬高兰被聘任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乡土专家;并先后获评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明星、十佳农村壮年科技致富标兵、农村创新创业先进个人等荣誉。如今,邬高兰的竹下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留守妇女就近就业增收,带领周边群众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通过远程技术支持和实地指导,加上邬高兰根据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钻研出纯天然的蘑菇栽种和管理方式,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蘑菇在林下自然生长。专合社还和四川省农科院、湖南省农科院等建立了长期良好的院社合作关系。
经过菌种试验、在自家竹林下试种到村民大面积推广种植,如今,邬高兰已培育出赤松茸、大球盖菇、毛木耳、羊肚菌、黑皮鸡枞、竹荪、紫云等20多个食用菌品种,其菌种在全县十多个乡镇广泛种植。通过采用土地入股、劳务收益和年底分红等方式,邬高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500多个家庭、900余名村民一起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专合社现在发展红头菇、赤松茸、熊掌菌等品种万余亩,积极拓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带动云贵川渝地区的群众一起发展林下菌种植,实现“产业四季有循环、立体经济促致富”的目标。
邬高兰常说,我一直在做一件事,一心做好一件事,我就是一朵生长在竹林下的“蘑菇”。她对蘑菇乃至生态种植的热爱,已同大片竹林一起植根土地。她的愿望,就是把林间的天然山珍从大山深处带到千家万户。
关于人民网报社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