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天方 程帅 苗海龙)“我们共实施完成各类试验示范项目61项,成功培育大蒜新品种5个,目前正在申请新品种保护,已获得农业部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初步审核合格,选育有推广前途的大蒜品系7个,培养有价值的辣椒品系8个,适合推广的辣椒品系4个,培育甜糯玉米新品种3个,已进入省审申报流程,引进推广海南甜糯玉米13种……通过近两年的发展,现已推广大蒜良种6万余亩、辣椒10万余亩,棉花良种8万余亩,每亩地老百姓能增收1000多元!”4月3日,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金乡)大蒜产业研究院大蒜资源圃基地,笔者见到了济宁市人大代表、金乡大蒜产研院副理事长杨建强,提起农民土里刨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出的“好日子”,他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在他身后,是全国大蒜品种最全的国际大蒜种质资源圃试验种植基地,共有451个大蒜品种在这里试种,设立8大示范方,9个大蒜试验项,45个处理方案,一畦畦蒜苗,阡陌成方,一排排红黄标识,记录着每垄试验的重点方向。绿油油的蒜苗长势各异,有的叶宽碧绿,长势旺盛,有的茎壮叶厚,茁壮成长,有的叶黄叶窄,茎状细长……这里就是杨建强扎根田间励志“十年磨一剑”,实现自己伟大“种业梦”的主战场。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金乡县作为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由于常年重茬种植,出现土地板结、大蒜重茬病增多情况,影响蒜农的收入。身为市人大代表的杨建强,时刻心系群众,当他看到身边农民兄弟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后,他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主动到中国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拜访,寻求秘方良药,破解农民增收难题,提升金乡大蒜产业技术水平、培优培强“金乡大蒜”品牌价值。通过与国内外多名知名专家教授交流,杨建强有了种业强国的追求,为了实现自己的“种业梦”,他积极与山东省农科院对接,共建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金乡)大蒜产业研究院,落地建设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协同创新基地,成功搭建了合作共享共赢的新型研发服务平台,创建了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了“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联动、融合发展、互惠共赢的新格局。
杨建强介绍:“大蒜产研院破除了制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着力解决金乡大蒜品种退化、土壤连作障碍和栽培技术标准低等问题。通过构建开放的新型研发服务平台、供需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科企优质资源的共享体系等,加速了科技成果产出和转移转化。”。
为促进大蒜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品种的优选,实现转型升级,杨建强还积极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中山大学等32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共建,建成核心良繁基地500余亩,高标准种植试验示范基地2000余亩,异地繁育基地一处,承接各类试验课题300余项,多个项目纳入了乡村振兴双百工程、乡村振兴挂图作战项目名单。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产业兴。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只有时刻与农民群众站在一起,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为人民群众着想,才能不辜负群众重托;作为一名基层农民种植合作社带头人,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赢得种植户的广泛认可;作为一名科技领头人,只有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把新品种、新技术带给广大农户,帮助农户增产增收,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杨建强说。
农业基础设施是大蒜产研院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资本”、“基础工程”和“长效工程”。为进一步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打造一个高标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杨建强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实施了农业示范工程、病虫害绿色防控工程,新建储存能力8000吨的种子库和科研楼、专家公寓等,为科研提供了便利化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小种子”里孕育“大丰收”,杨建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在施“良机”、育“良种”,积极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努力建成良种“育、繁、推”、田间“技、管、服”、仓储“收、藏、售”、加工“精、新、高”等全产业链科技赋能、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技术实体,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为打造乡村振兴科技支撑齐鲁样板做出积极贡献。
经过两年多的励精图治,杨建强与他的团队按照国家战略需求,攻坚克难,勠力奋进,不断加大科研、生产、市场开发力度,向着“育、繁、推”一体化发展道路前行,成功诠释了“一粒种,一颗心”的初心使命,演绎着“小种子,大梦想”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