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市芒果种植品种单一,凯特种植面积过大的情况,我市开展了芒果品种选育的相关工作。一是建成了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四川创新基地,收集芒果种质资源180余份,并开展了品种评价和利用,初步筛选了热品10号、热研16号等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为芒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品种储备和技术储备;二是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芒果新品种选育,以选育凯特替代品种为攻关目标,目前已获得品系300多个,杂交单株1000多株,完成800株大树嫁接,有望在这些株系中获得1-2个较好的晚熟品种,改变目前凯特一果独大的局面;三是对芒果等特色水果的空间布局、品种结构进行了规划,芒果早、中、晚熟品种按照2:2:6的比例进行结构调整,明确了特色水果的发展布局和种植结构。
2014年,攀枝花市科知局梳理我市芒果产业科技需求,制定了《攀枝花市芒果产业技术路线图》,明确了以“品种选育、绿色生产技术、病虫害、贮藏保鲜、食品安全”五项优先发展关键技术,明确了我市芒果产业科技主攻方向。今年,我市启动创建设芒果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芒果产业技术研究团队,开展芒果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将进一步增强芒果的科技支撑力。同时,我市正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共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攀枝花分院,目前攀枝花分院试验大楼主体工程已完工,600万元的试验设备全部到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攀枝花分院的建成,将引进国内一流芒果科技团队,在国家科技平台上给予攀枝花芒果产业更强的科技支撑。
(一)已推广科技成果的情况。近年来,我市依托攀枝花市农林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结合市县乡三级技术推广体系,强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广应用“晚熟芒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攀枝花市晚熟芒果控时成熟技术”“芒果新品种培育及鲜果周年供应关键技术”“热农1号芒果新品种及配套技术”“芒果种质资源创新及产业创建升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等多项科技成果。主要推广了轮换枝修剪技术,“三次摘花法”技术,果实套袋技术、芒果畸形病防治技术、芒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芒果控时成熟技术、芒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芒果树体营养管理技术等多项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0万亩以上。有效地提高了我市芒果的科技栽培管理水平,提高了芒果商品率和果品质量,提高了芒果销售价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效推动建成了攀枝花56万亩芒果基地的建设。现已建成万亩芒果基地17个,部级南亚热带作物示范园3个。创建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2个,获得农业部认定芒果标准化示范园10个,示范面积1.6万亩,辐射带动10万亩标准化基地建设。
(二)实施“三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科技示范推广。针对芒果种植技术不规范、果园种植密度大,病虫害加剧,果品质量下降等制约芒果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今年启动了芒果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三化”示范基地建设,以绿色投入品、节本增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技术标准规范为主攻方向,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实施增施有机肥、生草覆盖、密闭果园改造、质量追溯等建设内容,推进芒果基地生产规模集约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方式绿色化、生产装备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标准化,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目前芒果“三化”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编制初步完成,今年在仁和区、盐边县实施芒果“三化”示范基地建设各1000亩。我们将在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我市已全面启动市级、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争创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工作,积极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已建成安国枣现代特色农庄、大龙潭乡月畔湾果香园农庄等21个现代农业庄园。建成“阿署达”“青松林”“鱼米阳光”等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业景区17个,其中东区花舞人间农业主题公园和米易县青松林农业公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
当前,米易县通过招商引资,正在建设米易时光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目是以“三产联动、三生相融”为发展理念,拟建成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一产项目区规划占地面积约780亩,拟建成集观光旅游、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二产项目区规划占地面积60亩,新建食品加工厂1座,开发以芒果为主导的冻干系列产品,引领攀西地区芒果精深加工业发展。三产项目区规划占地面积290亩,建筑康养住宅、野奢酒店、森林木屋、乡伴绿乐园、商业街区等业态,综合建成米易阳光康养休闲度假区。
下一步,我们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和抓手,继续加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已对接四川发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蜜旺果铺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捷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来攀考察调研,重点发展水果、茶叶、块菌、桑葚干、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发展乡村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养身等新型业态。
农产品加工是我市农业产业的短板,为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化解市场风险,我市通过项目储备、招商引资、出台激励政策等一系列工作,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力争取得突破。
(一)农产品加工取得突破。目前我市已有三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是仁和区创客工贸公司、盐边远正农业,米易时光农业,开展芒果干、芒果冻干、木瓜冻干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了零的突破。
(二)出台激励政策。为推动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综合效益,2018年我市出台了《关于整合和规范全市产业扶持政策资金的实施意见》(攀办发〔2018〕46号),明确了农产品深加工奖励政策:对新投资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含绿色肥料和生物农药生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1500万元、1500万元2000万元、2000万元以上的,竣工投产后,分别给予经营主体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6%、8%的一次性奖补。2019年,我市拟出台《关于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征求了各县区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意见,形成了《意见》送审稿,于3月19日报送市政府提请常务会议审定,即将出台。《意见》根据攀枝花农业资源禀赋和早春蔬菜、特色水果、畜牧水产、特色花卉和优质桑蚕等特色农业发展基础,统筹规划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计划到2022年,力争在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各建成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目前已启动盐边益民、米易长坡和仁和总发3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完善各项激励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攀枝花农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切实抓好全市农产品质量监测的组织统筹工作,认真梳理分解全年目标任务,制定下发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方案。全市每年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实验室抽检数量达到1250批次以上,监测数量达到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的要求。认真制定每次的部级和省级例行监测抽样工作方案,精心组织,配合完成部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专项监测、出口农产品质量专项监测以及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省级年度抽检工作。2018年,全年抽样检测种植业产品164个批次样品,合格率达100%。全年开展省级农产品例行监测抽样630个(其中种植业产品360个,畜禽蜂产品210个,水产品60个),检测合格率99%;省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检农、畜、水产品115个,合格率为100%。2019年一季度完成部级例行监测40个。全年将完成省级例行监测620个,市级例行监测450个。
(二)推进产品质量追溯。一是强化追溯平台建设。积极发展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四川省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成功将“两县一区”已建成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与省级平台对接。二是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监管,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承诺制,推行田间生产档案记录。三是加强流通环节监管。加强对农产品运输、销售环节的监管,积极推进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工作。四是完善市场监管措施。加强对市场经营畜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和销售者主体责任,监督销售者建立并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截至2018年底,全市入驻省级质量追溯平台的生产经营主体145家,追溯码打印4.64万次,追溯码使用达282.25万次,黄草“森林樱桃”、草场顶针“寿康枇杷”、锐华“攀枝花芒果”的二维追溯码标签使用试点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健全质量安全监测网络。一是提升检测能力。市级成立了攀西无公害农产品监测中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15名,具备种养殖业338个参数、农药60个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成为攀西地区一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米易县、盐边县完成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项目建设,其中米易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于2018年底通过“双认证”,已具备实验室检测能力。积极推进乡(镇)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市44个乡(镇)监管站均建有检测室。初步建成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和企业“3+1”检测网络。二是强化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乡(镇)检测站开展农产品上市前的快速检测,2018年,全市开展农残速测7210个样品。在全市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3家农贸市场建立快检室,全面开展入场销售食用农产品农残快检,利用LED屏将快检结果即时公示。三是开展环境监测。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协同监测,重点对土壤、水等农业生产环境要素及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进行监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监管提供支撑。
为推进我市果农组织化,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产业综合效益,我市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组织化建设、试点示范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的工作,并出台了相关的激励政策。
(一)出台激励政策。为推进组织化建设,2014年12月8日,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攀委办发〔2014〕51号),在意见的指导下,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2018年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框架完整、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专业大户5000户以上、家庭农场1000家以上、农民合作社30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以上。2018年,在我市出台的《关于整合和规范全市产业扶持政策资金的实施意见》中对专业化组织建设出台了专门的激励政策:每年评选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涉农学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各5个,每个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评为国家级、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10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评为国家级、省级农民合作社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补。通过扶持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果农的组织化。
(二)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据统计,我市经工商注册的专业大户5723户、家庭农场465家、专业合作社127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4家,其中省级合作社74家、国家级合作社12家,带动农户6万户左右,有效的提高了果农的组织化。
(三)开展“三化”试点示范,推进规模化经营。今年启动了芒果、蔬菜“三化”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化”是“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企业+合作社”、“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和组建专业合作联社等模式,鼓励农户以果园、菜园入股组建现代农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果农的组织化,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机制创新,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创办农民合作社或企业,盘活集体资产,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在经营模式上取得突破,推进果农的组织化建设。
(一)出台了产业扶持奖补政策。2018年,我市出台了《关于整合和规范全市产业扶持政策资金的实施意见》(攀办发〔2018〕46号),对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品牌培育、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农业产业化设施建设、涉农学会(协会)专业化组织建设、农产品质量溯源等领域给予资金奖补,对新建芒果1000亩以上、其它重点特色水果300亩以上、分别给予每户经营主体100万元、50万的奖补;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品牌认证的企业,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新获得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品牌认证的经营主体,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1万元一次性奖补;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并加入市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在国内主要城市建立攀枝花特色农产品直销店的,运营满一年给予10万元奖补,第二年起每运营满一年再给予2万元奖补,连续奖补五年,最高不超过20万元;对新获得认证的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每个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新获得认证的农产品出口备案企业,每个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出口特色农产品的,给予经营主体300元/吨奖补;对现有农业龙头企业,以带动农户面及农民增收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分别给予综合排名前2位、3至5位、6至8位的企业每户80万元、60万元、30万元奖补。
(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我市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推动农业全面升级。正在着手编制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布局各级各类园区建设,配套出台支持政策。目前各县(区)已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制定了《攀枝花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出台促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意见,高水平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争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计划到2022年,全市创建1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争创6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步形成省级、市级、县级现代农业园区竞相发展格局。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对现代农业示范园给予补助,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补助10000万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五星级补助2000万元、四星级补助1500万元、三星级补助1000万元,市财政也将对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给予资金奖补。
(三)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正在推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意见》中,专门提出了对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的内容,拟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在用地、用电、融资贴息、税收奖补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以培育、扶持攀枝花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引进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攀枝花,促进攀枝花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快发展。目前,该文件已经过市政府专题会议讨论,市农业农村局正在抓紧修改完善,近期将正式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讨论。
(四)强化人才保障。2019年,根据市委1号文件安排,将实施“大地飘香”农业人才培养工程,将乡村人才纳入“攀枝花优秀人才选拔培养计划”给予重点支持。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农业生产一线工作服务,为乡村振兴做出较大贡献的优秀人才予以表扬奖励。加强专家服务基地建设,实施专家下基层行动,助推农村产业发展。落实《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三条措施》,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鼓励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返乡下乡领办创办家庭农场(林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结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经验,加强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农广校、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等广泛参与的培育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工作,建立完善培育对象数据库,探索分级认定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培训认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通过以上措施,加大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水果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加大对新兴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促进特色水果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