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北京履职归来,全国人大代表、沽源县大石砬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孙喜玲就马不停蹄来到田间地头,查看百合花长势。在村百合种植基地,她与管理人员张树兵聊得起劲。
从大棚出来,孙喜玲又来到村委会,与村民聚在一起,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分享参会履职感受。。“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孙喜玲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段线月,大石砬村专家工作站成立,来自京冀高校院所的20余名专家成为大石砬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智囊团。对大石砬村来说,人才多了,发展的“金点子”也多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很多关于乡村振兴的新举措、新政策,让我感受到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高度重视。”孙喜玲说。
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孙喜玲频频为家乡的花卉产业“代言”。因为花卉产业,大石砬村走上致富路。围绕“传统产业抓提升、优势产业抓增收、特色产业抓培育”的工作思路,全村开展食用百合、万寿菊、金莲花等特色花卉种植,去年,村里花卉种植面积突破达1500多亩,种植品种达到16个。2023年,大石砬村的人均年收入从过去的2000多元提高到14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由不足1万元提高到122万元。大家吃上了生态饭,挣上了旅游钱。
在全国两会上,孙喜玲建议,要健全农业产业链,促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各个环节有序进行、有效衔接、协同发展,推动农业从资源型向内涵型,从产量型向质量型的发展方式转变。做优产业集群、做优平台载体,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村强镇。
“政府工作报告对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为我们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孙喜玲结合村里实际宣讲全国两会精神,“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是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回忆起参会时的情景,孙喜玲激动地说。
“在党的好政策下,村里这几年变化很大。”孙喜玲欣喜地说,“我要把全国两会精神带到基层,向乡亲们宣讲好党和国家的新政策,使我们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
新的一年,孙喜玲信心满满。她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将其融入实际工作中。今年村里将全力补齐发展短板,继续拓宽增收渠道,让村民的生活像盛开的百合花一样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