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绿芽在枝头探出脑袋,嫩尖从土里挺直身姿,家家户户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道嫩黄碧绿的春菜,构成这个季节独特的“仪式感”。本地春菜中,以上海人熟悉的青菜、春番茄、牛心菜等“常见菜”,产量最高。
青菜是上海蔬菜界当之无愧的主角。最受欢迎的是“矮脚青菜”,它口感酥糯,但易受病毒侵害,曾一度濒临绝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农业科研人员着手研发更强壮、产量更高的青菜,经过一代代改良革新,“上海青”也享誉大江南北。
上海人对绿叶菜情有独钟。青菜一年四季被人“从小吃到大”,夏季吃三到五片叶子的幼苗,被亲切称为“鸡毛菜”;秋季吃小棵菜,也叫“小塘菜”“铜管菜”;冬季吃大棵青菜,又称“霜打菜”;而春天,青菜经过冬季的低温春化,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进入抽薹开花时期,这时上海人爱吃的青菜就叫做“菜苋”了。“菜苋”直接在青菜上掐取,手指一般的长度,叶片间有小小花蕾,偶尔还带上一两朵小黄花,炒食柔嫩鲜甜。
其他春菜种类丰富,也有合作社专业化种植。例如,奉贤有合作社种植草头50亩以上,浦东有合作社种植马兰头上百亩,春笋则在闵行有基地种植200亩以上。
马兰头拌香干、香椿炒蛋、葱油蚕豆、油焖春笋……几乎都是上海人每家每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春日时鲜。春菜做的草头塌饼、荠菜干蒸圆子等,也是宝山、奉贤、闵行等本地特色的乡土小吃。例如嘉定的非遗点心娄塘塌饼,便有草头塌饼——将草头拌入糯米粉,放入锅中炸至两面金黄,吃起来清甜软糯。
网红菜受年轻人欢迎:“冬去春来饭”将咸肉腊肠与春笋、蚕豆、豌豆、小土豆等一起炒香,加入提前泡过水的大米一起焖煮,出锅前再撒上一把鲜嫩的韭菜,一锅焖饭,满满的春天味道。
“春季三鲜煲”也惹人垂涎,将咸肉与春笋煸炒后,加入适量开水焖煮,随后加入蚕豆与河虾,还可以根据口味加入海鲜菇、豆腐等。泛白的汤底下,春笋嫩黄、蚕豆鲜绿、河虾橙红,色泽诱人的春季食材嘟嘟翻滚,光是想象,就已经让人鲜掉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