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气温回升,在黔南各地的蔬菜基地里,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蔬菜,确保蔬菜抢“鲜”上市,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在贵定县新巴镇幸福坝区蔬菜种植基地,村民们不停地采摘着大蒜苗,并一捆捆地整齐排列起来。在附近的水边,村民们把已经采摘好的大蒜苗全部抱到水边进行清洗,脸上人人都露出开心的笑容。一捆捆的大蒜苗经过清洗,干净地堆在了地上,正准备拉往销售市场。
据了解,新巴镇幸福坝区蔬菜种植基地由新巴镇流转土地给贵定久合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大蒜苗统一种植及销售,帮助村民就近务工,获得增收。
贵定久合实业有限公司监事罗宏说:“我们从2019年的12月中旬开始种植大蒜,种了30亩红紫皮蒜苗。现在已经可以采摘上市进行销售了,上个星期我们卖了10000斤大蒜苗,总共加起来可以采摘到27000斤左右,大概收益30000余元。我们今天下午就把它拉到贵州省第一大蔬菜批发市场进行销售。大蒜苗采摘完后,将在这块地上种上苦瓜、黄瓜等蔬菜。”。
据了解,2020年以来,新巴镇按照“产业八要素”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产业品种的选择上,主要是以耐寒、耐旱、节水、抗病强的这些品种来种植为主,目前,全镇已经完成了8000余亩的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工作。
近日,在冠山街道三合坝区利群果蔬种植场里,木耳菜、空心菜等蔬菜个头均匀饱满,村民们忙着采摘新鲜蔬菜供应市场。
“今天是第一天开始采收木耳菜,10天以后就是大上市了,每天采收3到4吨左右。到八九月份,整个果蔬种植场每天采收10吨左右。”冠山街道三合社区利群果蔬种植场老板刘庭友高兴地说。
蔬菜抢“鲜”上市,不仅让种植户有甜头,同时也让当地群众有赚头。每年蔬菜上市季,能吸纳周边60多名农户参与蔬菜采摘、组装。
在冠山街道三合社坝区,木耳菜种植只是当地蔬菜种植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利群果蔬种植场建立以来,公司通过流转400余亩土地,建设蔬菜大棚260多个,进行木耳菜、空心菜等蔬菜种植。现在,种植场的蔬菜已经抢“鲜”上市,陆续登陆在贵阳各大超市。
冠山街道三合社区利群果蔬种植场老板刘庭友告诉笔者,“种植场的蔬菜每亩的平均产值在一万五千元以上,今年预算销售量在600万左右。”!
据悉,冠山街道三合坝区采取“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模式,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坝区现有机耕道3.8公里,有效灌溉面积960.97亩;蔬菜基地面积800亩,其中钢架大棚50000平方米。土地流转面积908亩,涉及农户468户。坝区内有龙里新阳光农场、龙里天兵星星菜场、龙里利群果蔬种植场、恒远生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主要着力打造品牌蔬菜、时令蔬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同时带动周边10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莴笋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素有“千金菜”的美誉,深受人们喜爱。眼下,位于广顺镇来远村的长顺——贵阳市农副产品保供基地,连片的红窝笋长势喜人,迎来了丰收。
一大早,在贵阳市农副产品保供基地莴笋种植区,附近村民就在基地里忙活起来,采摘、称重、捆绑......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由于按斤两计算工资,每采收一斤就能获得0.15元的报酬,村民们积极性都非常高。村民金国芝就是其中之一,60岁的金国芝家里有田土10多亩,一直以来,都是种植玉米为主,每年仅化肥、种子都要支出千元,且由于儿子儿媳都外出务工,每逢农忙时节,她和老伴都忙不过来。自从蔬菜基地落户家门口,金国芝和老伴决定把家里土地都流转给公司,除了获得每亩800元的租金外,她和老伴还到基地务工,获得工资收入,金国芝心里乐开了花。
据了解,红莴笋是长顺——贵阳市农副产品保供基地种植的一项精品蔬菜,面积近200亩。采取订单农业模式,主要销往贵阳市场,目前该基地已采收销售莴笋400余吨。
近年来,长顺县以发展蔬菜产业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在眼前这片基地,除了正在采收的莴笋,今年基地还种植有西兰花、辣椒、西红柿等精品蔬菜,面积约3000亩,预计将实现产值6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近地务工等,带动当地300余户群众实现增收。(彭克贵 田华华 杨琴 罗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