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秋收夏耘冬藏,进入冬季,大部分林间植物进入“休眠期”。可就在同一块土地,一棚棚小蘑菇在冬季却生长得异常旺盛,为当地村民撑起了“致富伞”,也让一片片林地实现一地双收。
冬季的林场意外肃杀,但是这两天,在连云港感农园食品有限公司的林下香菇种植基地,一栋栋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显眼,棚内的香菇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木架上,一朵朵香菇探出了脑袋,撑开了呈伞状的菌盖,或密或疏,长势喜人。菇农们娴熟地将朵朵香菇采入桶中。据了解,从当年9月中旬开始,香菇就迎来了采收期,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6月份,每天都有香菇发出。
连云港感农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涛告诉记者,“公司现在有大棚200多栋,每天产香菇5000多斤,主要是销往上海高端市场,因为我们产的是有机香菇,价格高于常规香菇50%以上,每年的销量在50多万斤,销售额在400多万元,同时,我们还有韩国的菌棒订单,每年订单70万棒,能够增加销售收入100多万美元。”!
得益于林场独特的自然环境,香菇的肉质更加细腻、口感也更加醇厚,受到消费者的普遍青睐。近年来,东海县大力培育森林资源,通过资金政策扶持,不断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林业综合效益。 国营东海县石湖林场场长焦佃进表示,“石湖林场主要以发展林业为主,所以有大量优越的林地资源,我们积极引导种植户,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香菇,种香菇既能对护林有作用,又减少了森林防火,还可以利用种植香菇所需要的水分,促进林木生长,可谓一举多得。 ”!
据了解,林下经济是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东海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项目,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丰收,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富民之路。发展中,东海县还推出“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将周边香菇种植户集中到林场内,通过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打破以往“单打独斗”局面。目前,东海全县仅林下菌业发展就达到了28万平方米,年产鲜香菇800吨,助民增收近1000万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追求“一地双收”不仅仅是东海,还有镇江句容。记者获悉,句容市白兔镇古隍村在2019年种下了70亩薄壳山核桃,如今,核桃树已经快要进入最佳挂果期,今年冬天,村里又利用林下空间建设了900平方米的食用菌种植大棚,以林养菌,以菌促林,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位于古隍村薄壳山核桃基地的大棚内,一层层的菌包整齐排列,不时散发出阵阵菌香。这些菌包是村里刚刚种下的平菇,预计10天左右会首批出菇,采摘期可以一直持续到明年5月。白兔镇古隍村村委会委员朱照俊向记者介绍,“目前总共是两万个菌包,根据市场行情去算,一个菌包能出4斤菇,按照市场行情平均价4块钱一斤的线万元,要是市场行情好一点,大概6块钱一斤,就能卖到24万元。”。
记者采访时发现,薄壳山核桃8米的种植间距为白兔镇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树下种植食用菌,既不影响树木生长又能实现增收,鲜菇种植、采摘、分装等环节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出菇结束后,废菌包内的基质可以用来做核桃树的肥料,形成生物循环。朱照俊补充道,“村集体成立了句容市古隍食品合作社,通过这个合作社来打通销售渠道,销售这些菇类。等我们销售渠道打开之后,我们还会逐步尝试一些其他的高档菌,比如鹿茸菌,榆黄菇,甚至包括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