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这里光秃秃的,今年栽种香樟、柏树以及麦冬等植物后,荒坡变绿,更有层次、更美了。”8月2日,记者来到郧阳区谭家湾镇鄢家洼采访,村民纷纷点赞附近山体生态修复成果。
“包括鄢家洼在内,郧阳区在龙泉小流域采取栽植植物、客土喷播等方式,完成16处山体修复。”郧阳区谭家湾镇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围绕打造龙泉小流域综合治理全省样板,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乡面貌、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作贡献。”。
“公厕及附近50多户200多人的生活污水,全部通过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郧阳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黄宗然说。
“这只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第一步,后面还需‘六级净化’。”黄宗然介绍,该污水处理站处理过的尾水,需经过人工小湿地、生态农田等层层过滤净化。
记者在现场看到,人工小湿地里的美人蕉等植物长势喜人,生态农田里农作物枝叶随风起舞,生态沟渠两旁的植物郁郁葱葱。
从污水处理站处理过的尾水,经人工小湿地进一步净化,流进中水回用池进行沉淀,在生态农田利用秧苗吸收氮、磷,通过鹅卵石砌成的生态滤坝过滤曝气,进入种有菖蒲的生态沟渠,经生态过滤带过滤后排入河流,整个流程浑然一体。
为妥善处理龙泉小流域农村生活污水,郧阳区建设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站处理集中居住农户的生活污水,采取建设三格式化粪池的方式处理分散居住农户的生活污水。目前,龙泉小流域已建成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站23座、三格式化粪池1555个。
8月2日,记者在谭家湾镇五道岭村看到,一条条绿色管道遍布田间。“这就是沼液输送管线。”郧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在地势高的地方布局生猪养殖、有机肥加工企业,在地势低的地方建设蔬菜种植基地,科学处理养殖粪污,实现生态循环利用。”!
龙泉小流域有一个郧阳区最大的养猪场——十堰宏阳生态养殖公司养猪场。该公司环保设施齐全,符合相关环保要求,年出栏生猪约2万头,年产生粪污1万多吨。该养猪场附近建有两条有机肥生产线和一套沼液输送管网,对养殖粪污进行干湿分离,干的生产有机肥,湿的沼液通过管道输送至下游蔬菜地贮液池,经与清水混合,喷施在叶面用于追肥、抑虫、防病。一套流程下来,把养殖粪污“吃干榨净”。
今年,郧阳区引导企业升级改造这两条有机肥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新的有机肥生产线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该有机肥生产厂家——湖北绿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刚说:“我们每年消纳宏阳养猪场粪污1.2万吨,生产有机肥约5000吨。”。
据了解,郧阳区把这些有机肥全部用来改良农田土壤,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有机农业。目前,龙泉小流域已建成高品质茶叶基地6000亩、蔬菜基地3000亩、小水果基地2000亩,形成民宿、产品加工展销、采摘体验等新兴旅游业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嗡嗡嗡……”8月2日一大早,黄畈村头数米高的无人机机架上,机巢顶盖徐徐打开,随后1架归巢式无人机升空。
数分钟后,监视器上便呈现出龙泉小流域曲径通幽的田园画面。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犹如一条长龙顺势而下;岸边,稻田、菜园、茶园、果园次第呈现,犹如一个色彩斑斓的“七色板”。
“岸边有没有焚烧秸秆,河里有没有采砂、放牧,有没有非法排污等行为,监视器上一览无余。”郧阳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主任赵天真说,该归巢式无人机具备巡航功能,可自动返回充电,大幅提高了监管效率。
记者了解到,龙泉小流域系汉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沿线个村庄,传统人工巡查小流域的做法费时费力。今年,该区引进一架归巢式无人机,在黄畈村“安家”,实现对整个流域的智慧监管。
“黄畈村处于龙泉小流域中间位置,巡航上下游都很方便。”赵天真说,在此基础上,郧阳区在龙泉小流域新建成一座水质自动监测站。该监测站草木顶、泥巴墙,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可实时在线智慧监测龙泉小流域水质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时预警。(记者纪枫波特约记者叶相成通讯员兰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