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水是深受西北人喜爱的一道地方美食。用浆水制作的浆水面、浆水拌汤、浆水鱼鱼是很多西北人餐桌上的“主角”。经过兰州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李祥锴教授团队的多年研发,浆水与其他载体完美融合,浆水酸奶、浆水啤酒、浆水百合等浆水产品相继跨界出圈,浆水这一“甘味”特产逐渐走出西北、走向全国,且为大众所知晓。
去年年底,兰州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山东大学的科研团队,在生物医学领域期刊《医学通讯》(MedComm)发表综述论文,首次提出“益生菌药物”(Probacine)这一全新学术概念,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提供新方向,再次刷新大家对浆水这一“老祖宗严选”美食的认知。
近日,兰大微生物课题组又有好消息传来,可降解嘌呤的浆水啤酒将于8月正式上市与广大消费者见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注意到甘肃人因喜食浆水而少患痛风。出于科研探索的本能,我们决定对浆水一探究竟。”兰大微生物课题组李祥锴教授团队将浆水“请”进了实验室,这一请可有了惊喜的发现浆水益生菌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下有效降低小鼠体内尿酸的含量。
2021年,兰州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历经4年试验研究,从浆水中分离出的一株发酵乳酸杆菌GR-3,可有效降低动物体内的尿酸和控制尿酸的积累,此项成果发表在微生物领域知名期刊《肠道微生物》上,这一发现也让患有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人群有了新的治疗思路。这一年,浆水酸奶跨界出圈,走出西北,火遍大江南北。
为了提高益生菌活菌数量,充分发挥浆水益生菌GR-3的独特功效,课题组开发出浆水酸奶,使得一杯浆水酸奶的有效益生菌数量相当于数万碗浆水。“将浆水和酸奶结合在一起,既能弱化浆水的小众口感,提升酸奶的品质,也有利于将西北美食推向全国。”课题组负责人李祥锴如此说。
兰州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的试验研究让平凡浆水的健康价值再度出圈,成为老少皆宜的新宠。据悉,浆水酸奶项目于2021年通过湖北武汉大学科技园向兰研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进行了转化,并联合安琪酵母实现了产品落地,在武汉销售高峰时期一周出货量达到1.2万杯,8个月销量达12万杯。
2023年8月,该项目通过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民政府牵头,向临洮康源乳业有限公司实现了技术转化和产品落地,于2023年10月完成正式产品的生产并开始上市销售。
继浆水酸奶问世后,2022年6月,兰州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又出新成果浆水啤酒。据悉,普通人喝浆水啤酒可以预防痛风,该啤酒可以通过降低尿酸含量缓解痛风症状,馋酒痛风人群也可以适当饮用。
兰州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表明,浆水益生菌发酵百合可以有效提高百合的润肺护肺功能。该研究创造性地利用从浆水中分离的益生菌GR-3发酵,提高了兰州百合球茎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生物利用度,在食品、保健品、药品等领域或将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相关成果在世界食品权威期刊《FoodChemistry》发表,这也是首篇百合发酵的科研论文。
榆中县是我市百合产业大县,但是由于百合科技赋能以及存储等问题,百合种植户并未获得更多实惠。如果在百合科学研究上有所突破,势必会带动百合经济发展。对此,李祥锴感触颇深。
为了延伸百合产业链,增加种植户收入,榆中县与兰州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对接,得到了课题组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相关调查研究工作就此展开。
课题组多次深入百合种植基地、田间地头,与百合从业人员座谈,最终形成并通过浆水益生菌发酵百合,开发了浆水益生菌百合产品,称为“浆水百合”。浆水百合结合传统发酵,添加不同功能性益生菌,在提高百合功效的同时,赋予新型产品益生菌调节免疫和肠道功能的特效,并且基于不同产品的形式,提高了百合的易食性和功能性。
兰州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环境中功能微生物资源挖掘,近年来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西北特色小吃浆水益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创造性地将“环境修复”的思路应用到人体健康中,GR-4菌株的发现也是如此。
继确定1、2号菌株降解重金属残留,3号菌株降尿酸后,课题组今年又解锁了4号菌株GR-4。4号菌株可以降解共轭胆汁酸浓度,有效缓解肠炎。浆水益生菌的这一发现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浆水益生菌的应用前景被进一步拓宽。
课题组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胆汁酸代谢的异常调节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应用“环境修复”的思路,课题组历时四个月从浆水中筛选出可以在胆汁酸下存活的菌株GR-4,用于调节共轭胆汁酸浓度,以此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用于动物模型小鼠实验就此展开。
“胆汁酸在肠道里积累以后就会破坏肠道平衡,导致产生肠炎。浆水益生菌GR-4可以将共轭胆汁酸解共轭,保护肠道菌群的健康,且可以促进胆汁的吸收。”李祥锴告诉记者,该研究以“浆水”为源,分离出具有高胆盐水解酶活性的益生菌菌株。通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实验,揭示浆水益生菌缓解了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一发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作用的窗口,有望为微生物治疗学领域带来革命性的进展。”李祥锴说。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