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错,畸形苞几乎没看到,叶子看起来也健康,病害不多。”“这个硬挺度可以啊。”……3日,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罗源村召开百合种球国产化繁育示范与交流现场会。
去年11月,第一批国产百合花种球在延平区种植大户卢柳余的30亩试验田下地。今年开春,这一批种球迎来了收获的季节。花农们在现场考察、交流。
延平区有“中国百合之乡”之称,是全国三大百合鲜切花产区之一,全区百合种植面积近1.2万亩,2019年产值约6.3亿元。国内百合花种球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制约了百合产业的发展。
面对“卡脖子”问题,省农科院百合产业科技服务团队与地方国企密切合作,联合开展研发项目。经过技术研发攻关,成功突破国产化商品球繁育技术难关,打破百合种球的技术壁垒和进口依赖。随后,又集成发展“小鳞茎—籽球—商品球”三级繁育体系,熟化百合籽球繁育工艺技术,并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厂化设施设备。
2019年,全国首家香水百合籽球繁育工厂基地落户延平区大横镇大横科技园区,同时建设百合种球复壮基地,全面推广国产化优质种球,为百合种球工厂化繁育提供技术支撑,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国产和进口的没什么差别,市场反应也不错。”几天前,卢柳余刚切走一批成熟的花在市场上售卖,每束卖到70元到80元的价格。国产百合种球首次迈入市场,和“洋选手”同台比肩。
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智敏博士介绍,种球繁育国产化,首先带来成本优势,而且可以减去冷库保存的时间,大大降低百合种球的养分消耗,提升鲜花品质,同时国内生产者可实现自主调控茬口,错峰上市,反季节繁育种球。
现场,科研人员对现切下的百合花进行花苞数、株高、花苞长度等指标测算,经评估,各项数据均达到流通A级品标准。
江玉清是峡阳镇的一户花农,种植百合花15年,听说王台镇有这个交流会,特地跑来围观。“我已经预订了两万个籽球,成本可以降下来了。”他说。
“从‘卡脖子’到‘种球自由’,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产研合作,改良品种、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完善产业链整合,提升延平百合市场竞争力,以种业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延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蒋丰蔓 通讯员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