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市价高达每公斤170元,连翘涨至每公斤155元,丹参亦达到每公斤22元……持续攀升的中药材价格,挑动着乡村发展的热点神经。
此时正值连翘花开。一大早,池上镇雁门寨的杜伟就去了自家的中药材种植基地。4年前,他在这里承包了100亩荒山,因地制宜栽种了山楂与连翘。山楂品种是药食同源的“大金星”,近两年单价基本维持在每公斤2元左右,连翘鲜品去年的最高收购价更是达到每公斤70元。
“原本就是做农业出身的,所以上手非常快。”杜伟告诉记者,基地内很多连翘的种苗都是自己从山上选种采挖,进一步嫁接繁育的,不仅节约了种苗成本,也保障了苗木质量。
2018年,胡先生在五阳湖附近以800元/亩的单价租下100亩坡地,开启了“药农”生涯。5年多来,他先后尝试过丹参、黄芩、白术、防风、藏红花等多个中药材品类。“去年十亩白术卖了近30万元,今年一开春,就有不少人前来打听白术种苗,每公斤70元,仍然供不应求,白术种子价格每公斤已逼近千元。”胡先生预测,由于白术种生苗第二年的根茎才可以入药,而目前市场上白术的根苗有限,所以今年白术行情仍然被看好。
记者从淄博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淄博市南山北水,地貌结构多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野生药材蕴藏量占比仅次于临沂市和烟台市。2023年全市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约3万亩,大面积栽培的中药材达十多个品种。除了白术和连翘,丹参、黄芩、金银花、蝉蜕等中药产出量也非常高,均是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上的热门品种。其中,丹参的有效成分检出量位居全国产区榜首,深受全国药商欢迎。
临淄区百草堂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罗凯告诉记者,丹参鲜品价格已从3年前的每公斤3.6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公斤6元,一亩地收益可达到9000元。眼下,在他的基地里,数百亩丹参种苗的春播准备工作已经开启。
“包地5年,投进去近600万元。”淄川区西河镇司先生的种植经历充满了艰辛:最忙的时候雇着三四十个工人,一年仅人工费用就将近100万元;刚接手的土地分散零碎,每年一下大雨,地里的路就要重修…?
“冰雹、霜冻、虫害等都可能严重影响收成,这也是导致中药材价格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杜伟向记者举例,去年一场“倒春寒”让连翘大范围减产。产量低了,价格就上去了,一直飙升到2021年价格的5倍,但今年起产量就会逐渐升上来,价格肯定也会随之跌落。
周村区王村镇的徐大爷是一位老种植户,他向记者反映:“前几年药材价格便宜,本地很多农户种出来的中药材卖不出去。现在行情好了,老百姓地里又没货了。一来二去,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
除了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政策扶持不足、劳动力外流等,都是当前淄博中药材种植行业面临的“瓶颈”。
胡先生首次种白术时,因为不懂技术,没有进行起垄处理,导致30多亩白术全部烂在了雨季,按当年的行情,直接经济损失就达上百万元。
在中药材种植户们的初期经历中,像这样因对药苗习性的不了解以及管理经验的欠缺,而造成不必要损失的例子并不鲜见。
沂源县鲁村镇的王先生从事中药材收购几十年,过去,他每年都能从当地百姓手里收购大量的丹参、全蝎、紫花地丁等特色中药材。但如今,随着村里种植和采挖中药材的人越来越少,收购品类只剩下丹参。
该镇的另一位药农亓先生介绍,相较于中药材种植,大多数村民更愿意选择外出打工赚钱。“每亩地的收益要保证在两三千元以上,大家才会有种植的积极性。”亓先生说。
在实现大规模发展中,中药材种植面临的最大挑战依然是可供利用的耕地面积非常有限,林下与山区弃荒地虽符合政策,但在中药材品类选择、机械化、人工等方面却受到较多制约。
周村区卫健局中医科科长张贵军告诉记者,周村区曾尝试以辖区内76000多亩闲置的林下土地为突破口,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和养殖,并与济南、亳州的大型药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遗憾的是,虽有订单意向,却没有承接能力。例如,亳州一家药企要求年供应2000吨地龙,本地却难以召集到足够的养殖户。
此外,我市缺少规模化的饮片加工厂,使得种植户在销售环节处于劣势,只能被中间商以低价收购,利润空间有限。即便是外地市饮片厂有意向与种植户签署订单,也往往因为中草药种植体量小、产量不稳定、追溯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而作罢。
综合多方因素,目前全市中药材生产仍以野生采集、农户零星种植和种植大户流转土地种植为主,规模化种植程度较低,100亩以上的基地仅有12家。
在经受过行业洗礼的先行者眼中,中药材种植前景势必越来越广阔。“随着民众中医养生意识的提高,中药需求量必然会越来越大”“中药材种植顺应乡村振兴的大趋势,必定大有可为”“规模化、集约化将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是采访中,大家一致认同的观点。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针对中药材种植行业的政策指导,如鼓励利用山地、林地资源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实施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推动建设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产品信息可追溯的现代中药材物流基地等。其他先行地市的经验也已证实,中药材种植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就业渠道,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均发挥着深远而积极的作用。
同时,我市作为中医学起源地和全省医药大市,拥有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与产业基础,这为中药材种植先行者们增添了信心。
“不愁卖!”3月16日,高青县常家镇大郑村的郑佩春刚从亳州中药集散市场归来,就将充满希望的蓝图擘画在1200多亩林下中药基地上。通过开展中药材种植,郑佩春成功盘活原本闲置的林下土地资源,实现每亩地增收近2万元。去年,他通过自行育苗育种,进一步降低每亩种苗成本近万元。在他的引领下,常家镇中药材种植已成为黄河之畔一道独特的风景,带动全镇23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增长。
“目前我们自有中药材种植基地2300亩,是山东省的备案项目。通过技术指导、种苗供应、参与管理、订单回收等方式,又在淄博高新区及潍坊、滨州等地合作拓展了中药材种植基地。”临淄区百草堂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罗凯表示,由于单品种种植规模大、品质可控,产品根本不愁销路,而且精细化的种植流程还为周边百姓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理工大学校长特别助理李平教授提出:“中药材产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经济价值,可以和文旅结合,和康养结合,和青少年研学结合,让中药‘活’起来,以多元价值业态打造成为淄博的靓丽名片。”。
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发展科科长刘玉同认为:“未来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应该以规模化、集约化为主导。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卫生健康等部门紧密合作,以区县或者乡镇为单位,划拨土地建设特色实践专区,与大型药企建立质量控制与销售渠道,推动中药材种植集群式发展,同时建立农技服务精准到户机制,破除技术瓶颈。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把握主导权,激发农户的积极性,使中药材种植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市中医医院院长韦国表示:“品质是中药的生命线,以标准化、规模化和可追溯的现代中药材种植基地助力乡村发展,是农民之福,也是广大民众之福。”。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一个商会的开年首次理事会,谈项目、话信息、定目标,发力提升产业间不同企业的本地配套率,让人着实看到了淄博企业拼经济、谋发展的奋进...[详细]!
3月26日,淄博高新区发布消息,在山东省大数据局公布的2023年度全省大数据创新应用成果评选中,淄博高新区“一房一码”改革入选数字政府—...[详细]?
大型齐文化纪录片《寻齐记》,将于3月28日至4月1日在央视10套每日21:10播出,次日8:01和15:39重播,共播出5集,每集40分钟。[详细]。
近年来,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国潮美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淄博的一家店就推出了独具特色国潮糕点。[详细]!
伴随着气温回暖,以踏青、郊游、户外为主的“春日经济”呈现日渐上升的态势。踏春需求的释放,催热了户外产品的销售。[详细]!
高商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主桥的钢主梁全部安装到位,这标志着主桥施工进入了关键的拱肋安装阶段。[详细]....
为进一步提高区县、镇应对突发火灾处置能力,按照国家、省关于“一山一案”要求,3月21日,淄博市森防指办公室联合相关部门在沂源县开展...[详细]。
3月23日,2024年“淄博-高校人才直通车”校园活动驶入山东中医药大学。本次活动旨在搭建高校毕业生与淄博市重点企事业单位的桥梁,促...[详细]....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眼下正是苗木移栽的好时节,沂源县西里镇大刘庄村“沂源红”千亩育苗基地也迎来了销售旺季。苗圃里,工人们正在挖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