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秋天来了,双浦的稻田即将丰收,肥美的江鲜又端上餐桌……双浦大地到处是一派迎丰收的喜人景象。
搞农业很辛苦,每天要守着大棚。既要靠天吃饭,更要钻研技术,要肯学肯干肯吃苦。搞农业,坚守的就是一份情怀。我觉得有生命的东西就是美的。——陈春林?
杭州的夏季漫长、炎热、潮湿。但就是这样的气候,让杭州一个农民格外有盼头,他叫陈春林。这个夏天,老陈位于灵山脚下的草菇生产基地迎来了丰收。每天早上5点半,陈春林就带着工人在菇房里忙着采摘,赶着早市把当天最新鲜的草菇送到杭州市民的餐桌上。
陈春林在种植草菇前,主营业务是生产园林营养土,就是把园林绿化、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枯枝烂叶和秸秆,通过预堆、翻堆、发酵等工序后做成有机园林营养土。这个产业眼下也有个时髦的名字“循环经济”,但是由于处于产业链的底端,而且技术含量低,陈春林公司的效益一般,发展就更谈不上了。
2018年5月的一天,杭州市食用菌协会专家何传俊开完学术会议,正好路过陈春林生产堆料场,看到枯枝烂叶堆里长着一个个 “小疙瘩”。对食用菌研究了大半辈子的何传俊一眼就认出了这是“草菇”。
何传俊找到了陈春林,并告诉了他这个信息。“我当时挺惊喜的,这种菇我在堆料上经常看到,可没想到还有食用价值。” 陈春林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脑子里还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用堆料种植草菇,正好拓展自己的产业链。
说干就干,得知草菇种植技术是成熟的,陈春林就邀请何传俊等专家来指导,并从上海买了菌种,就地搭起了一间小菇房开始试种。经过一年的尝试,2019年陈春林基本掌握了草菇种植技术,于是他正式开始了草菇产业化生产。
“大棚和小菇房环境不同,技术含量也不同,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湿度。”为了掌握草菇种植技术,陈春林还专门到上海、广州等草菇种植产业发达的地区学习。目前,陈春林已经建起了1500多平方米的菇棚,日产可达到200斤草菇,全年收获期在200天以上。
草菇又名兰花菇,是一种喜温、喜湿的草腐真菌。中国种植草菇历史悠久,尤其在广州等地区有广泛种植。草菇的味道特别鲜嫩,但陈春林发现在杭州的农贸市场上几乎看不到草菇。
原来,草菇销售运输是一大难题。由于采下后的草菇仍在继续发育,温度高时极易开伞,温度低于18℃时,又容易发生自溶、变质。用陈春林的话讲,草菇特别金贵,运输时冷不得、热不得、碰不得。
正是草菇运输储藏的短板,更加坚定了陈春林开拓杭州市场的信心。“新鲜草菇不能通过冷鲜长途配送,只能就近销售,而且越快到餐桌上,口感越鲜美,过了48小时鲜菇就完全失去鲜美口感了。”陈春林的草菇种植基地就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距离杭州市中心仅15公里,同城配送,效率高,成本低,区位优势立马凸显出来。
此外,陈春林原本就从事园林营养土生产,种植草菇拓展产业链,可谓是经济效益翻倍,生态效益凸显。草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种,除了草菇增加的收益,在菇床上发酵后的渣料,肥力更高,无形中也提高了营养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近年来双浦镇大力开展农村全域土地整治,恢复耕地粮食生产功能,水稻种植面积超过了8000亩。草菇种植可以有效解决当地秸秆处理的难题,变废为宝。
如今,陈春林的草菇种植基地已被杭州市食用菌协会授予了 “创新驱动发展实验基地”。陈春林计划将草菇生长的温度、湿度、基料酸碱度、土壤碳氮比等数据收集起来,打造一个智慧化草菇种植基地,同时还将再结合美丽乡村农旅发展,吸引市民到基地亲手采摘草菇,在乡村品尝最鲜美的草菇盛宴。